这篇聊聊当年的“绿地风波”。 总结起来就是,记者在别墅采访,没有证件。李鹤彪冲动打人,没有谋略。某些同行落井下石,没有德行。老郭奋起“反抗”,无奈! 如今,重新审视那场风波,郭德纲至少做错了一件事。 我今年三十多了,买过房,卖过房,和房产中介、开发商、物业,没少打交道,我倒想从这个角度聊聊当年那场风波。
抛开别墅。 (我也买不起,也没买过) 现在很多的开发商都玩这种文字游戏,一楼送个花园,顶楼送个平台。 (这种户型都是比其他户型要贵很多的,我在小城市有处九十多平的房子,带个一百多的平台)。 房地产开发商盖好了房子就会委托销售来卖,其实很多售楼的帅哥美女们都是外包的,和开发商也没啥关系。 (别问我咋知道的)。
所以售楼处的销售一般会把楼盘好的地方说得天花乱坠,实际一楼的花园很可能是公共绿地! 旁边的平台很可能是设备间或者物业办公室的顶棚。如果你的购房合同里面连使用权都没有,那么基本上你就是被开发商套路了。
再说说物业。 物业一般和开发商有点关系,在这种问题上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只要你不太过分,他们也懒得和你打官司。 你给花园围个栏杆,你在平台上搭个阳光房,因为给物业交了装修基金,只要不拆房梁影响房屋结构,就那么回事了。
再就是邻居。 邻居看你不顺眼,就可以打城管的电话举报你违建(民不告官不究),这种事一查一个准,毕竟购房合同一大本,估计你签字的时候也没细看过。我个人一向认为购房合同和保险合同都挺坑的。 偏偏这种官司作为产权人你还打不赢 ,因为合同里把这种疏漏都堵死了。 这种时候就是考验人脉的时候,如果某些机关有点熟人,打点一下,也就风平浪静,但是如果上面有人沟通好了,要把你当成一个近期重点的反面典型,那就没办法了。
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。 邻居举报(也可能是有人故意找事) 物业沟通无果(一般物业根本不管这种事,只要把自己摘出去就可以了) 记者上门(姑且不说他是个假记者吧) 可是记者不是权力机构,又没法查验真假,我拿个瓶盖和手电晃一下,就往你们家里闯你会怎么想? 你会不拦着我? 你会让我举着照相机录像机屋里屋外一顿拍?
老祖宗讲的是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! 如果这件事不是发生在郭德纲身上,恐怕连个水花儿都不会有,连电视台社会类节目都上不去。 娱乐圈好像个染缸,那些小明星们都有自己的经纪团队,公关团队,法务团队,劈腿了打人了撞车了都有人去运作。 彼时的德云社还没有完全的公司化,还处在松散管理的班社阶段,德云社和郭先生一步步走到今天,有同行帮衬,也有形势所逼,有外因也有内因。
班社是靠“班主”的个人魅力来维系的,公司是靠管理制度约束的,想端班社的碗,不想受公司的管,可能吗? 班社可以在养活自己的同时去深入研究艺术,公司追求的是盈利和规模化,可兼得吗? 某新人的舞台上,郭先生曾经的那个学生李寅飞,说多想看到当年玩命说相声的先生,网上一堆文章说什么郭“死“了,活着的是一个叫郭德纲的演员… 简直荒天下之大谬。
当年那场风波,多少人欢呼雀跃,多少人弹冠相庆,多少人暗怀心思? 不料想,却把德云社这艘小船逼成了巨轮,让当年对同行还有三分幻想的郭先生彻底寒了心。
当然了,很多同行或者外行不了解房产开发那点子坑事儿,可能是因为他们根本买不起带花园或者带平台的房子… 在这场风波里,老郭至少做错了一件事,就是不该发表那篇《有药也不给你吃》的文章,由此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争议。 无论如何,事情过去了,德云社挺过来了,虽然前行路上依然要披荆斩棘,但老郭已不是当初那个锋芒毕露、不肯吃一点亏的老郭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