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德纲单口常用来定场的诗: 大将生来胆气豪,腰横秋水雁翎刀。 风吹鼍鼓山河动,电闪旌旗日月高。 天上麒麟原有种,穴中蝼蚁岂能逃。 太平待诏归来日,朕与将军解战袍。 本诗原名《送毛伯温》,为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所作。
毛伯温生于1482年,江西吉水人。正德三年(1508年),毛伯温中同进士出身,为三甲三十四名。 一、惩治阉党 正德十六年(1521年),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,着手整顿正德时期的弊政。嘉靖要处死宦官张锐、张忠,他们的同党萧敬、韦霦想暗中拖延,毛伯温于是上奏皇帝,要求一并诛杀敬、霦二人,宦官们吓得屏气吞声,不敢再搞小动作。
《安南来威图册》之毛伯温像
不过,中官们并没有被杀,张锐下都察院治罪,张忠发配充军孝陵卫,萧敬也告老还乡。 二、李福达案 李福达是山西人代州崞县(今山西原平县)人,是明朝弥勒教的首领。 正德年间,李福达组织宗教反明,被判处充军山丹卫(今甘肃省山丹县)。他从山丹卫逃出,改名李午,被捉回后再次发往山丹卫,他又再次逃到陕西洛川,并起兵举事,被官兵追剿。他又再次逃走。这次,他改名张寅,自编族谱。他与武定侯郭勋来往甚密,并买了一个山西太原卫指挥使的官职。 嘉靖五年(1527年),李福达被仇家薛良告发。巡抚毕昭说:“福达果张寅,为仇家诬所致”反将薛良下狱。毕昭告老后,御史马录巡按山西,重审此案。郭勋写信给马录,希望手下留情。马录一方面判李福达谋反,同时和都御史江潮一起上疏弹劾郭勋。 郭勋为转移焦点,于是编造谣言:“廷臣内外交结,借事陷勋,渐及议礼诸臣,逞志自快”。
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御容 “大礼议”是嘉靖帝朱厚熜的一块心病。嘉靖帝登基不久,准备为其生父兴献王朱祐杬追尊上号,由于嘉靖帝过继给明孝宗,按照理法,要认孝宗为嗣父。这样在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上嘉靖与众大臣发生了激烈的争斗。郭勋将此案的焦点移转到大礼议上,嘉靖“深信其说”。 嘉靖命人将李福达带到京城,刑部尚书颜颐寿、大理寺卿汤沐等人对此案进行审理,没有疑问,以谋反判磔刑。嘉靖已听信了郭勋的谣言,“指为疑狱”。
此案牵连甚广。嘉靖六年(1528年),刑部和大理寺诸官员或死或流。“刑部郎中刘仕,大理评事杜鸾等诏狱,死棰楚狴犴者十馀人,馀戍边、削籍,流毒至四十馀人。谪大理少卿徐文华、顾佖戍边。”薛良被处死刑,马录被贬戍广西南州卫,永不得赦。最终卒于戍所。李福达官复原位直至老死。嘉靖帝利用此案巩固了皇权,史称“李福达案”。 毛伯温当时任大理寺丞,受此案影响,削职回乡。 嘉靖四十五年,四川人蔡伯贯叛乱,事败被捕,供出是李福达之孙李同的徒弟。到此真相大白,马录被平反,赠太仆少卿。 三、出征安南 嘉靖十五年(1536年)十月六日,明世宗第二个儿子出生,取名朱载壡(ruǐ)。他是庶次子,他的哥哥三年前出生,出生后两个月就死掉了。 明世宗颁诏外国,要他们入朝庆贺。礼部尚书夏言说安南国(今越南)久未朝贡,也不派使者,应该派兵讨伐。
夏言,清乾隆年间《历代名臣像解》绘 于是世宗起用毛伯温,任命他为右都御史,与咸宁侯仇鸾一起治兵待命。第二年,安南世孙黎宁派遣陪臣郑惟僚等控诉莫登庸弑逆,世宗派人核实。 嘉靖十七年(1539年)春,黔国公沐朝辅以莫登庸已上降表为由,请求宽免其罪,并批准入贡。世宗不准,任毛伯温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,准备领兵南下。但征讨之意并不坚决。 莫登庸害怕明廷征讨,数次上表请降。世宗欲借此招抚,派侍郎黄绾招谕。黄绾在路上称病,不能前行,同时提出诸多要求。世宗大怒,罢了他的官,招抚之事竟就此作罢。 嘉靖十八年(1540年)闰七月,世宗命毛伯温、仇鸾南征。出发前,世宗赠诗一首: 送毛伯温 大将南征胆气豪,腰横秋水雁翎刀。 风吹鼍鼓山河动,电闪旌旗日月高。 天上麒麟原有种,穴中蝼蚁岂能逃。 太平待诏归来日,朕与先生解战袍。 毛伯温等到达广西后,征集两广、福建、湖广官兵十二万五千余人,分三路发往安南。
《安南来威图册》,莫登庸向明朝投降 嘉靖十九年(1541年)秋,毛伯温进驻南宁,将檄文发往安南。莫登庸大惧,请降。毛伯温承制受降,宣天子恩威,纳其图籍。回报京师,世宗非常满意,诏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,以莫登庸为都统使,世袭。 毛伯温受命一年有余,不发一箭即平定安南,论功加太子太保。 征安南之始的朱载壡三岁时被立为太子,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行冠礼,两天后暴疾而终,年十四岁。谥“庄敬”,后人称庄敬太子。
四、削籍返乡 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正月,毛伯温还朝。
俺答汗像 次年二月,毛伯温总督宣、大、山西军务。大同管辖的镇边、镇川、弘赐、镇河、镇虏五堡,相距二百余里,距离蒙古营帐极近。毛伯温将五堡重新营建,募军三千防守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秋天,顺天巡抚朱方以秋防结束为由请求撤兵。这一年九月,蒙古奄答大军攻入大同塞,十月,奄答破宣府塞,入紫荆关。直逼近畿。世宗震怒,将朱方杖死。
这时,御史舒汀揭发说,撤宣、大驻防是毛伯温与职方郎韩最两人的责任,朱方仅仅建议撤蓟兵。世宗于是将毛伯温削职还籍,将韩最杖八十,两人被发配边关。毛伯温在途中被赦免归乡。 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,毛伯温因背上长出疽疮而死。 |